capture screen
联系客服
TOP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河南预约挂号公众号
河南预约挂号小程序
医家互联小程序

关于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几大误区,您需要了解,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在郑州哪家医院看的好

2023-12-26 09:42    编辑人: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关于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几大误区,您需要了解,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在郑州哪家医院看的好?最近,小编的一个朋友非常焦虑,经一番了解原因是她发现孩子最近经常清嗓子、耸鼻子,于是,她就时不时提醒孩子,“你不要老是这样做”,孩子委屈地说:“妈妈,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下面请儿科专家兰墨赭讲讲关于多动症和抽动症的认知误区:
  误区1:多动症不是病!
  现状: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多动症在医学上专业术语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它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以持续存在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症状,造成儿童的学业成就、情感、认知功能、社交等多方面的损害。
  误区2: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
  现状:
  两者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注意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具有注意缺损症状;而好动的孩子对他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其次是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好动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功症儿童的行动常呈冲动式、无目的、行为杂乱有始无终。最后,自制能力。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但是多动症儿童却缺乏这样的能力,常不分场合地胡闹,被指责为“不识相”。
  误区3:我小时候也多动,长长就好了~
  现状: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儿童时期的多动症,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很多家长说自己小时候也很调皮,好像也有多动症,但是现在一点事都不误。那为什么你们想带孩子到医院来检查呢?因为孩子的社会功能受到了损伤!影响了孩子的学业、人际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坐不住、影响课堂秩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学习跟不上,影响成绩。还有的孩子因为冲动行为,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比如经常跟小朋友发生争执,小朋友不爱跟他玩,被孤立。包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都可能受到影响。更有的多动症孩子到了青少年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比如物质成瘾,喝酒、吸烟、甚至偷盗这种犯罪行为。所以对于多动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咱们一定要尽早干预。
  误区4:女娃娃就不会得多动症吗?
  现状:
  女娃娃更容易被忽视
  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表现出ADHD问题。但是,实际上很多学者认为并非女孩更少见。只是她们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因此在年龄还小的时候,不会像男孩那样表现出难以控制、招来麻烦的行为。现在,越来越多的ADHD专家们发现,多动症对于女孩的影响和男孩其实是一样的。因此,女孩并不是不会得多动症,只是多数情况下,她们的异常行为不那么明显,容易被忽视罢了。
  误区5:抽动症是一种罕见病
  现状:
  其实抽动障碍很常见!
  我国1992年至2010年的13项流行病学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中国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的患病率分别为1.7%、1.2%和0.3%。目前我国有20%以上的抽动人群处于0-18岁年龄段,估算近1000万儿童和青少年性抽动障碍,其中患Tourette综合征者高达200万。
  误区6:抽动症可以自愈,因此不需要治疗
  现状:
  并非所有儿童都可自愈,严重者需治疗
  抽动障碍(TD)的总体预后较好,多数抽动障碍患儿长大后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一小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在成年后可能会有长期的抽动症状和共患病,这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职业生涯。近50%的抽动障碍患儿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完全缓解,另有30%在成年期抽动症状减轻,高达20%的TD患儿的抽动症状会迁延到成年期或终生。5%-10%的TD患患儿的抽动不仅在成年期恶化,且发展为严重的TD患形式,特别是那些有共患病者。
  误区7:家长要多提醒孩子控制自己的抽动
  现状:
  过度提醒会加重儿童的发作
  治疗期间,家长可能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如特别关注患儿的一举一动,显得比患儿还紧张。在患儿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时刻提醒“你不要做了!你怎么又抽了!”这样的错误方法会强化患儿的症状,给患儿造成严重的焦虑情绪。我们忌讳时刻关注患儿的症状,家长可以看着,但不要产生太大的情绪反应,也不要有太大的动作,更不要去责备提醒患儿。
  不要对孩子的抽动做出反应,不当“抽动警察”。
  只有当孩子不在时,方可表现出孩子状况的任何担忧/挫折。
  误区8:抽动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抽动
  现状:
  经过训练可以帮助一些儿童控制抽动发作
  行为治疗是减轻抽动症状及其共患病、改善社会功能的有效手段。多种行为干预用于TD及其共患病的治疗,包括习惯逆转训练(HRT)、暴露与反应预防(ERP)、放松训练、正强化、综合行为干预(CBIT)。
  误区9:孩子得了抽动症不能太劳累,不能受刺激,所以要多迁就
  现状:
  切记不可因为抽动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抽动永远不能成为降低孩子期望的理由。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抽动,鼓励患儿与同学和周围的人自信地互动,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孩子一起观察可能引起或加重抽动症状的条件和因素,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家长尽可能与学校老师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病情,避免患儿因“意外或失控的动作”而受到惩罚。可为抽动患儿,特别是那些在学习、社会适应和自尊方面存在问题的儿童,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帮助和促进患儿恢复健康生活。多数轻度、社会适应性较好的抽动儿童,仅通过心理教育和支持就能取得疗效。
  误区10:西药副作用太大了,不能给孩子吃,抽的不行了再吃,好了就赶紧停药
  现状:
  请遵从医嘱合理规范用药
  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抽动儿童,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无效时,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部分取决于患者的共患病情况,治疗有时需针对多种症状。每例患者都需进行随访,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以评估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继续治疗的必要性。点击这里在线和儿科专家兰墨赭沟通交流